首页

优美之家穿刺

时间:2025-05-24 08:12:07 作者: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举行 浏览量:74478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题: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助力建设健康中国——访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局长余艳红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改革成效如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还需在哪些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问: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我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一是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我国颁布首部中医药法,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各地各有关部门推动出台一系列中医药领域重大的政策、工程、规划和改革举措。

  二是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国已设置中医馆4.17万个,超过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约有9.3万个,总诊疗量达15.4亿人次。

  三是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通过科研筛选出“三药三方”,为抗击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遴选并发布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52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00项适宜技术和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组建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依托该中心等搭建的“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成功被认证为世界卫生组织一级注册机构。建设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立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周期性表彰奖励机制。

  四是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建设30个较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一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问:落实全会《决定》部署,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还需在哪些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推动建立起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改革任务:

  一是发挥好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局性改革协同推进,鼓励支持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人才发展机制、科研评价机制等方面大胆试验。

  二是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促进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综合救治能力,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深入推动中医药融入医改各项政策。不断健全鼓励中医药服务供给和使用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制度设计,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四是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持续开展岐黄学者、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青年岐黄学者等人才培养项目和创新团队、重点学科等建设,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在促进各类人才快速成长和脱颖而出上下更大功夫。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中医药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组织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围绕产业全链条全环节,推出一揽子创新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着力把中药产业打造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更好发挥特色优势

  问: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如何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提升就医获得感?

  答: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解决14亿多人口的健康问题,有力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挑战,必须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彰显和放大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

  锚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国家中医药局将着眼于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立足于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始终把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作为主攻方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

  我们把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作为重点,统筹优质资源提质扩容和补齐服务短板,加大力度建设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推进重大疑难杂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遴选62家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试点和建设单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如何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答: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强化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中药产业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具有独特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其仍存在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产业链条长,统筹协调难度大;中药特别是中成药组成成分多样,作用机制复杂,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政策支持,加大科研创新投入,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加快推进中药新药研发,提升质量,提高疗效,更好满足群众临床用药的需求。

  未来,我们将重点围绕解决影响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优势资源重组,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药产业体系,促进中药产业集群发展,以创新优质先进的生产力促进中药产业提升,更好发展“中国药”。

  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文化价值

  问:中医药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如何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答: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钥匙”,中医药深刻表达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杰出代表。

  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谱写特色篇章,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未来,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具体而言,要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等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影响力。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财政部:国家奖学金名额翻倍 本专科生国奖标准提高到1万元

据悉,今年11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大兴安岭地区以“挑战极寒冰雪·邂逅神秘极光”为主题,陆续推出4大主题产品、17项文旅活动、5条精品旅游线路和20个必到必游打卡地。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

林剑: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当年,美国曾把中国向世界出口大量物美价廉产品称为“产能过剩”,现在又给中国向世界出口新能源产品贴上“产能过剩”标签。按照这个逻辑,美国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有80%用于出口,猪肉和农产品也大量出口,这种情况是否也可称为“产能过剩”?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生产的比例远低于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谈不上“过剩”向海外倾销。美方抛出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看似是经济概念,背后包藏的是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祸心,旨在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

促闽台融合 闽东北四市一区共探新路径

2023年3月,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许先生爆料称,有人将他抓妻子出轨现场的露脸视频发布在多个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并将视频中的他P上绿帽,用戏谑的口吻称“这个才好看”“全澄海第一深情”及其他涉及人身侮辱性的词汇。视频发布后得以广泛传播,播放量超千万次,不少网友对许先生进行了语言攻击。许先生认为自己遭到了“网暴”。之后,经过警方调查,王某林、陈某娜等6名参与隐私视频录制或传播的违法嫌疑人被当地公安机关分别处以行政拘留、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其中,P了绿帽照片并加以评论的违法行为人陈某娜由于情节较重,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5日处罚。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有人开玩笑说,天水的第一次爆火,是诸葛亮北伐来到天水的时候,第二次爆火就是这次麻辣烫带来的整个城市的出圈。从“第一次”到“第二次”,时间相隔1796年。个中原因,值得天水及跟天水有着同样经历的城市深思。

我在贵州修古建 | 修着修着,镇远北极宫有了新发现!

从上海浦东展览馆到上海交通大学,从外滩、城隍庙到迪士尼小镇,香港青年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他们深入探索上海的多元魅力,每一处都蕴含上海的独特文化与历史底蕴,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和学习机会。尤其是“做一天上海人”活动,让他们走进上海家庭、体验上海人的日常生活,通过互动交流感受上海本土文化魅力,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